
一、版号是手游合法运营的前提
根据《网络出版服务管理规定》及国家新闻出版署(NPPA)的要求,所有在中国大陆上线运营的手游必须通过内容审核并取得网络游戏出版物号(ISBN)。未获得版号的游戏属于非法运营,无论是否实际收费,均违反法规。例如:
- TapTap 开发者文档明确规定:未经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批准的移动游戏,不得在大陆地区上线运营,且没有版号的游戏不得有任何形式的内购计费内容。
- 法律后果:未过审游戏若擅自收费,可能被认定为 “非法经营”,面临罚款、下架、没收违法所得等处罚,情节严重者甚至可能触犯刑法。例如,2019 年北京某公司因无版号运营《猴哥传说》被罚款 70 余万元,2023 年某公司因未获版号先行充值被以非法经营罪起诉。
二、测试阶段的特殊限制
虽然部分游戏在测试阶段允许有限付费(如删档测试),但需满足以下条件:
- 测试性质与版号关联:
- 封闭测试:若仅对少量用户开放且不涉及付费,通常无需版号。
- 付费测试:即使是删档测试,若开放充值,仍需获得版号或通过特殊备案流程。例如,广东省 2024 年政策允许游戏在申请版号时备案测试,但明确要求测试期间不得内购充值。
- 例外情况:部分游戏在获得版号前进行付费测试,但需在正式上线后返还充值金额(如《以剑之名》《暗区突围》等案例)。这种情况下,测试阶段的付费本质上是 “预付费”,需以正式版号为前提,否则仍属违规。
- 违规风险:
- 若测试阶段未获批准即开放付费,可能被认定为 “擅自运营”。例如,2025 年某玩家投诉某测试服诱导充值后发现游戏未过审,最终导致无法正常使用。
- 即使游戏计划后续返还充值,未经批准的测试付费仍可能被追责。例如,2023 年某公司因未获版号在测试阶段充值被刑事立案。
三、政策动态与合规建议
- 2025 年政策趋势:
- 审核标准进一步收紧,强调游戏的文化价值、防沉迷措施及内容合规性。
- 地方政府(如上海、广东)逐步规范测试备案流程,但核心要求仍为 “未过审不得收费”。
- 企业合规建议:
- 优先申请版号:即使计划测试,也应在提交版号申请后再开放下载或付费。
- 谨慎处理测试付费:若需测试付费,需确保已通过版号审核或符合地方备案要求(如广东省的测试备案需明确禁止内购)。
- 关注法律风险:未过审游戏的任何收费行为均可能触发行政处罚或刑事指控,尤其是涉及未成年人的内容。
四、总结
手游未通过审核(无版号)绝对不能收费,这是中国游戏行业的核心监管要求。无论是正式运营还是测试阶段,收费行为均需以版号为前提。企业需严格遵守法规,避免因短期利益触犯法律,导致高额罚款甚至刑事责任。对于玩家而言,若发现未过审游戏收费,可通过 12318 文化市场举报平台投诉。
